<
2024-5-25 15:26:29
语言文化视野下五邑银信解读
银信就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、邮政机构寄回国内家眷亲友的侨汇(银)凭证和书信(信)的结合体。五邑地区最早移民到国外的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,那时候的移民多为沿海的民众与宋军残部,他们为逃避元兵迫害,不畏艰险,背井离乡,远渡重洋,到东南亚一带国家谋生。1848年,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,消息很快传至中国,饱受战争、贫穷、饥饿痛苦的五邑先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,他们不畏艰险,历经磨难,几经波折,终于踏上美国的国土。他们虽然人在他国,但情牵故里,心挂亲人。他们将赚到的血汗钱源源不断寄回家乡,交给亲人,赡养老人妻儿。单就台山而言,1929年以前每年的侨汇已达千万元以上,占全国总数的1/8(全国每年侨汇8100多万美金)[1] P68据统计,1937年,江门的侨汇已达61000万美元。[2]P36银信已经成功申报为世界记忆遗产了。目前对银信的研究颇多,有对银信的类型、内容和特色的研究,有透过银信观照社会转型中民众观念变迁的研究,有对银信的社会作用的研究,还有对银信的文献价值研究等等,并获得丰硕的成果。纵观这些研究,几乎集中在历史的视角探析银信价值,现笔者不揣鄙陋,拟从语言文化作切入点,撷取银信中的礼仪文化、数字文化等内容作探析,以丰富银信的文化内涵。
一、从信函中看书信礼仪文化
在中国文学花苑里,相信很多人都会背诵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(唐杜甫《望岳》),相信很多人为“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”(唐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)的漂泊在外的游子扼腕。书信是传递信息、沟通感情的媒介。见字如面。写信实际上是眼前的自己和远方的他(她)的情感的交流,语言上的交际。中国是礼仪之邦。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重视人际交往礼仪,把“礼”看作社会道德标准。《礼记·礼运》说“夫礼者,卑己而尊人。”这种观念也体现在书信里,而且通过书信语言,将传统礼仪文化很好的阐释,形成非常有韵味的书信文化。下面我们以一封信略作例析。
惠连学友伟鉴敬复者
残春握别,劳燕分飞,言念故人,罗(萝)寐难安。昨接华章,如同见面。回环循诵,欣忭奚似。屡欲修函询候,奈因功夫甚严,无暇操管,故鱼雁不通。知吾友进步,骎骎与时,俱积为慰,为颂。吾友云及妹才学日高,妹反汗颜无地,岂敢受此良言。妹天性鲁钝,愧无寸进。吾友天资聪(职)慧,迥异尘(陈)世,妹岂敢追随左右乎?敝校于润五月放假,妹于初旬回乡。至时乞友移玉步至敝舍相叙为盼。如友购何物,乞告知为幸。纸短情长,不尽依依,余言后谈,□□此。
并问佩芬、秀阁各位均安。
文祺
愚妹:志庭 上言
四月一日
括号内的字为原书信之字,估计乃书者笔误。“□”表缺字。书信原扫描件由开平市图书馆提供,特此鸣谢。下引信件如无说明,与此同类。
书信骈散结合,文采华丽,肆意汪洋,实有魏晋风范,确为上乘之作。
现代书信首句为称谓语,为写信人写给对方阅者的称呼。若写给长辈,可称谓语或姓氏、名字+称谓语,如:爸爸、亲爱的爸爸、李明翰叔叔;若同辈,可呼姓名,有时为表示亲昵,可不呼姓只写名字,或名字+与之关系称谓语,如:树洪、树洪兄、树洪同学;若晚辈,则直呼其名。然上信文中首句“惠连学友伟鉴敬复者”何解呢?
古代的书信由信头、主体、结束语、署名、日期组成。信头要顶格,表示对阅信者的尊敬,由称谓语、提称语、启辞组成。“惠连学友”为称谓语,“惠连”乃受信人,“学友”表示与受信人是同学关系。“伟鉴”为提称语。一般地,称谓之后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。提称语与称谓语要对称使用,否则会闹出笑话。如:“惠连学友伟鉴”写成“惠连学友尊前,则严重不妥当了。因为“尊前”是用于父母的提称语。常见的提称语有:
用于父母:膝下、膝前、道鉴、尊前;用于长辈:尊前、尊鉴、赐鉴、尊右、道鉴、几前;用于平辈:足下、阁下、台鉴、大鉴、惠鉴;用于晚辈:如晤、如面、如握、青览;用于师长:尊鉴、函丈、坛席、讲座、道席、撰席、史席;用于同学:文几、砚右、台鉴;用于女性:芳鉴、慧鉴、妆鉴、妆次、淑览。
给父母写信,“膝下”一词用得最多。该词源自于《孝经》:“故亲生之膝下,以养父母日严。”经言人幼年时,时时依靠于父母膝旁。后为对父母的尊称。成语“膝下承欢”,指儿女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
“敬复者”为提示语,表示下文为写信人拟对受信人说的话语,有恭敬地复信的意思。提示语也要与称谓语对应使用。如对父母及以上长辈,用“敬禀者”或“叩禀者”。这里的“者”表停顿,无实义。又如“敬启者”,表示恭请受信人聆听书信人以下的陈述。该词一般用于同辈。 信函“残春握别,劳燕分飞。······故鱼雁不通”为信首语,交代了书信的原由背景:暮春与同学惠连握别,甚是思念。恰昨天收到惠连的书信,甚微欣喜,故回信一封。“欣忭奚似”,指十分高兴的样子。化用清末词坛“四大家”之一的况周颐欣慰奚似”。《蕙风词话续编》卷二:“戊子二月,余自蜀入都,始识?半塘?,即以《看山楼词》见贻,并云:‘斯人甚好名,若有人为之著录,不知其欣慰奚似。’”信首语常含客套话和思慕语,此信首语便是。
“知吾友进步······乞告知为幸”为信函的正文部分。书信者以对比之手法以示礼让谦虚,情真意切。言学友天资聪颖,自己则天性鲁钝;言学友学习进步快,自己则汗颜。“骎骎”原形容马跑得很快?。《诗·小雅·四牡》:“驾彼四骆,载骤骎骎。”信中以之形容学友学习进步快,喻体得当恰切。“乞”,祈求的意思。《广韵》:“乞,求也。”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。”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就是“敬人谦己”,以“乞”“敝”谦辞言述,此乃谦虚之礼仪矣。
“纸短情长······此。”此为结语,即信文的结束语。结语情意绵绵,语言客气,谦恭之礼跃然纸上。传统书信常以客套言辞作结束语。如:余言后述、余容续陈、客后更谭等。若请对方复信,则说:翘企示复、伫候明教、盼即赐复、盼祷拔冗见告、万望不吝赐教等。若对方回复,则说:“上述陋见,难称雅意,亟祈谅宥。”或 “姑道一二,未必为是,仅供参考。”等等。
“文祺”为信文祝辞,用于书信结尾,表示对收信人的祝愿、钦敬或勉慰的词句。如:教祺、即颂近安、敬祝健康等。现代书信常以“此致敬礼”作结尾。
二、从花码字的使用看商业意识
花码字亦叫苏州码子(又说徽州草码——仓林忠,行将消逝的行业用草码与行业艄语),番仔码、商码、草码,是我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。它由算筹--记数符号演变而来的,产生于南宋,至明代成为完整统一的一种数码,并被商业界作为暗码使用。至清末民初,广泛应用于民间,后也被用于官方。花码字是一种进位制计数系统,主要用于商业领域数量的记录,八九十年代香港澳门有的商铺仍使用花码字。
五邑银信里,华侨就大量使用花码字。如:方润文给他侄子方崇仰去信,内容如下:
崇仰贤侄知悉。
昨接广仰兄来示,诸情领悉,内有要闻,云及贼匪猖獗,不幸庙边中社高杰与富仁里亚炳被劫,要万元方能放出。而古宅各处风声鹤泪(唳),并斯处各人亦甚惊讶。令尊曾嘱言命汝不可各处闲游散荡,早归晚出紧(谨)慎,门户倘遇不测事情,一概不立等,语希侄守言为要。余言后述。
并祝近安。
愚:润文字
旧历四月廿二日
这信封写有:内信并银壹仟大员,烦交方荣仰吾儿收幸。另补水, 连水共
信封的意思是:信封内装有一千元,请交给我儿子方仰荣收。另外支付给水客费用145元,总共1145元。
另一封信写到:六月廿四花旗坭壹佰包,。七月九花旗坭〥十包,
这里的意思是:六月份买美国水泥100包,单价5.8元/包,共588元。七月购买美国水泥50包,单价5.8元/包,共294元。
银信中的“”这些就是花码字,分别对应的阿拉伯数字是: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、10、20、30。
花码字的记数方法是第一行表示数目,第二行表示数目的量级和单位。如:,表示第一位数字是10位数,即是58元,又如表示第一位数字是百位数,即229.45元,再如,表示第一位数字式千位数,即2794.5元。
“寸”读作“算”,音suan33,表示单价,在批量购物时才使用。至于“寸”是表示5.8角/包,还是5.8元/包,还是58元/包,则看当时这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情况。如:
卖方:这些甘蔗怎么买?(这些甘蔗的价钱如何?)
买方:7寸吧。(7寸吧)
卖方:太贵了,6寸,如何?(太贵了,6寸卖吗?)
买方:6寸就6寸吧,开个市就行了。(6寸就6寸,做个生意才行。)
如果那时的甘蔗是几分钱一斤,6寸就是6分/斤,如果那时的甘蔗是几角钱一斤,6寸就是6角/斤,如此类推。他们不会太高或降低这个价钱的,这个商业圈子里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,都会恪守这个商业规则。
花码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数字,它漂洋过海,在他国没有受到当地国家强势语言的影响,只要有华人的地方,只要在商业经济这个圈子里,花码字就会出现它的身影,在华人的世界里仍然发挥它的作用。当然,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,这些曾经活跃在商界的花码字已经没有再使用了。但它是中国人发明的数字和记数方法,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。
三、语言的运用看受移入地语言文化的影响(称谓语亲爱的、太太;英语词汇赤-check)
最初移民至国外的先民大多数文化水平比较低,他们很难融入当地人的生活,也不想融进他们的生活,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以母语交流,起居饮食等生活习惯如同故里。陈晓锦、肖自辉在美国华人社区作方言文化调查显示:洛杉矶台山话有19 个声母,中国广东的台山话也有19 个声母。从数量上看,洛杉矶台山话的声母系统同祖籍地母体方言一样,但实质却并非没有差别。还说到:本土的台山话没有撮口呼韵母,洛杉矶台山话基本保留了祖籍地台山话的这个特点,古遇摄合口三等字读 iu?ui 的都有。[3] P121、123在美国华人社区,一些方言词语在四邑地区已经消失,但是在美国华人社区仍然流传。如北美土生华人和老华人还用四邑方言的“交姻”来指“结婚”,在茶楼享用的各色点心叫“茶肴”。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谭雅伦先生曾对四邑方言文化作深入调查,他认为:“四邑人涉足北美谋生以后,给家乡带来了各方面的转变。包括四邑本土的语言,也产生了一些有关海外事物的词语。例如,‘金山’一词在当地普遍使用,包含了不同的社会意识,也用以形容有海外关系的生活形态。‘金山’是一个移民概念,包含着移民北美以后就可以改变家乡经济困境的憧憬。”[4] P9-10这种文化意识也反映在银信上。如谭裔慈1940年的一封家书:[5] P90
李佩华贤妻妆次、谭烨华、谭焜华两小儿如鉴:
今由广同源光迪伯台处付回国币一百元·······
现家乡情形如何,岳父大人及道台兄与如爱情形,亦望略为告我也。至现在台城港纸与毛券比率及花旗纸每元找国币或毛券几多,祈回信及之,或迟下子予寄信寄港纸,或寄花旗纸,我两小儿买食也。······
谭裔慈 付
中华民国廿九年五月十六日即四月初十日付
美国华人称美国为花旗国,中国为唐山。邑人称钱币为银纸,港币曰港纸,所以,美元叫花旗纸。在银信中发现,美国商品均冠以“花旗”二字,如:花旗泥(美国产水泥)、花旗钉(美国产铁钉)。
但是毕竟在异国他乡,母语只能成为弱势语言。从语言接触的理论看,强势语言一定会影响弱势语言,并向它输入词汇,弱势语言对强势语言影响很少,向强势语言输入词汇也会很少。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言之词汇借贷现象。尽管他们坚守着自己母语的文化阵地,但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,难免受当地语言文化的影响,华侨甚至将外来语文化带回故乡。例如1937年《新宁杂志》刊登的一则银信广告[5] P1
广东台山石龙头墟
合昌隆
Hop Chong Loong
Sik Lung How Town,Toy Shan Canton CHINA
启者本号专做油糖酒米杂货生意,经营十有余年,久蒙各界回顾。兼找换金钱银纸,接理外洋书信银两。如各昆仲戚友有银信赤纸寄回本号者,请照上列中西字门牌住址,从邮政买担保寄来,定然收到,妥为亲送府上,纸水依时价奉回,交银快而回信速,决无迟滞之理。旅洋侨胞幸垂青焉。
台山县石龙头合昌隆司理:陈明礼偕男应洛 启
广告语中的“赤纸”又称昃纸、银昃、赤。“赤”台山话读作??iat055,与英文check(支票)音近,故支票、汇票都说“赤”、“赤纸”等。英语是美国人日常交流语言,“汇票”说成“赤”显然受英语言的影响。翻阅银信,发现多个音译外来语词汇,略举数例:
此外,陈晓锦、肖自辉在调查中发现,在洛杉矶华人社区,目前即便是祖籍台山的年轻人,也有很多不会讲台山话,甚至可能不会说任何汉语方言,有一种说法是:第一代的台山籍华人讲台山话,第二代讲英语,可能加上一些广府话,第三代就只讲英语了。[3] P121远离故土的华侨,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,他们日常交际的带着故土泥土芳香的方言在语音、词汇、语法方面都不可避免发生变异,这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。当然,我们更希望华侨在吸收外来语文化的同时,不要丢掉自己的母语,因为“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。”
四、结束语
科技发达的今天,独在异乡的异客在互联网的平台下,可以通过QQ、手机与远方的亲友联系,甚至实时视频沟通,真是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(唐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)货币已是电子化,微信支付、支付宝支付等已经成为经济金融来往有机组成部分。目前,相信很多人不写家书了,汇款也只是指头上一下子的功夫罢了,不用水客、不用巡城马了。但是,银信是那个时代华侨生活的真实际记录,凝聚着五邑海内外华人华侨的集体记忆。它自十九世纪诞生以来,历经150多年的风雨,留下大量的有关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民俗等领域语言文化信息,是研究我国近代华侨史、家族史、经济史、社会史、邮政史、国际关系史等十分珍贵的华侨文献资料。我们应该加大研究的力度,以不同的视角去挖掘银信这座文化宝藏,更好传承华侨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、穷则思变、开放包容、兼收并蓄的精神。
参考文献:
[1]张国雄、刘兴邦、张运华、欧济霖:《五邑文化源流》,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8。
[2]史艳群:《试论五邑银信的特色》,群文天地,2012.4。
[3]陈晓锦、肖自辉:《美国洛杉矶华人社区台山话的语音》,语言研究,2017.1。
[4]谭雅伦:《承传与创新: 略谈四邑侨乡与北美洲华人社区的通俗文化》,华侨华人历史研究,2014.2。
[5]刘进:《台山历史文化集·台山银信》,中国华侨出版社,200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