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纸·红包·利市·利市钱·利是·利事
过去在农村,有时听到有老人家说:“畀张红纸你,到时候记得来吃条瓜菜呀。”咋听,顿觉不知所云,一头雾水。一张红纸与吃条瓜菜有什么关系呢?
其实,“红纸”即是“红包”,“吃条瓜菜”即是“吃饭喝酒”,是邀请对方参加宴会。
“红包”,《汉语大词典》释之:“用红布帛或红纸包着的礼金、红利等。”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较直接解释:“包着钱的红纸包。”解放前,报喜红包常包1/2分钱分钱,有时候1角钱,改革开放后,常是1元。红包里面的“内容”多少?人们不会计较,一般意思意思,图个吉利,以此邀请对方赴宴罢了。改革开放后,人们请喜酒,有的不再发“红包”,而是派发制作精美的纸质请柬。在互联网+的今天,人们注重环保意识和效率意识了,有的不再发纸质的邀请函,而是发集声、像、图一体的微信版邀请函了。
生活中,常见红包封面写着“利是”二字,该“是”为代词,指代有利诸事,“利是”应解释为有利的人或事,与红包之含义风马牛不相及。
而“利市”,《广州方言词典》云:“内装钱的红纸包,逢年过节或有喜庆事时给小辈或互赠。”显然,“利是”为红包的错别字。其实,“利市”最早并非指红包。《易·说卦》“利市”言做买卖方面大吉大利。到了宋代,“红包”指利市了。苏轼《与范子丰之六》:“新珠想日长进,爱婿无恙,甚望丈人高等待乞利市也。纳银一笏,托用买圆熟珠子二千枚,少钱,告那出,便纳上。”利市钱,过年前贴在门楣上的红纸条,一般贴五条,贴在门框上方的也叫“红钱”。(李荣主编,广州方言词典,江苏教育出版社,2003)
故言,派利是应为派利市。
但是,在台山端芬镇,一般发红包都说“畀张红纸”,没有人说“畀利市”。因为“利市”是指死人的回礼。当有村民过身(死)后,乡邻会捎个银宝蜡烛钱前去吊唁,这时,主人家会回一封“利是”作回礼。
语言是思维活动的结果,忌讳是人们观念上的习惯,有一定心里暗示,所以,人们说话时会注意那些忌讳语。如:空地说吉地,因为土语“空”与“凶”谐音,猪舌头说猪脷,因为土语“舌”与“亏本”义的“蚀”谐音,棺材铺说长生店,因为棺材为死人用的,故言长生罢了。
生活中,有的人突然打几个喷嚏,然后说:“大吉利是,好的来,丑的行开(不要沾上不好的东西)。”其人觉得冥冥中有种征兆,不知吉凶,于是祈求上天庇佑。这与忌讳无关,不过是一种心里作用罢了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利是原义已经淡化,现在多指“吉利的事情。”